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開元寺

開元寺廟址:台南市北區北園街89號 
建立時間:建於明永曆年間
 
    開元寺是目前台南市規模最大的佛寺,也是台灣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,在台灣佛教界享有極為特殊的地位。走訪三山國王廟之後,沿西門路三段彎公園北路,往開元路,再左轉入北園街,可先看到慈愛醫院(開元寺附屬醫院),隨後看到一座色彩斑斕的大門,這就是臺南第一佛教聖地---開元寺。
    原名「北園別館」的開元寺,建於明永曆年間,清領之後,又有多次修築,直到康熙年間改建後,易改名為海會寺,嘉慶年間才正式命名為開元寺。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開元寺,仍保有典型佛寺的格局,很是難得,也是全台有名的古剎名寺。
在古榕老樹中的菩提樹,就在三川門前,象徵「正覺」。佛寺屋宇紅瓦、白簷,屋頂上只有雙青龍和舍利塔,乾淨簡樸,完全沒有一般廟宇的富麗繁複。
開元寺的殿堂屬四合院式,佈局穩重大方,是台灣少見格局完整的大型佛寺。開元寺是由亭園別墅改建而成的佛寺,當年華麗的雕牆畫宇,今已不可見。取而代之的是樸素典雅、平實的佛寺建築,沒有太多繁複的裝飾,具有佛教的寧和氣氛,和一般混合民間信仰的廟宇大不相同。
    正門的彩繪門神--韋馱、伽藍是出自於古都名繪大師蔡草如之手。他將二神英挺動人的氣勢,一一流露展現。邊門的四大天王則分持劍、琵琶、傘、蛇分立兩旁。
    在兩側邊門和側窗上,最可欣賞的是不同書法字體的對聯,其中以葉狀筆畫的「竹葉體」最是少見,是貢生林朝英在臺灣僅存的遺墨。左窗「篆書」對聯,右窗「隸書」對聯,都是寓意深遠的對句。
    入三川門內,懸有「開元寺」和「小西天」匾,為清光緒年間和日治時代信徒所敬獻。在黃屋板和大紅楹及木作彩繪下,有二碩大的護衛神像,坐立口微開,這就是強勇而富正義的哼哈二將。
    三川門和前殿彌勒殿之間有一寬敞的中埕,使人有舒暢的空間。殿門上的綠底藍字匾,上書「彈指優曇」,為嘉慶元年哈當阿所題。最能博君會心一笑的是門前數幅對聯,當面對大肚笑顏的彌勒佛像時,再細想此對聯,必能意會圓融,而有達觀、樂天的襟懷。此外四大天王腳踩悲戚、哀嚎的惡鬼,也頗能警惕人心,象徵酒色財氣四大皆空。殿右側壁上珍貴的「重修海會寺圖碑」,可以觀石思古,對照憑想。  
開元寺
 
    正殿為大雄寶殿,主祀佛界地位崇高的華嚴三聖---釋迦牟尼佛、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。此三尊神像隨開元寺的歷史存在,年代久遠。殿內還有三百年的銅鐘,字跡依然清晰可見,是少見的極品珍物。仰頭一望可見扛舉廟角大樑的「憨番」,側身弓腿,雖負重而不吃力的靜立一端。
    位於大雄寶殿之後的拜殿和大士殿間,有小圓肚的酒甕,正反相疊排列,形成酒甕瓦短牆。大士殿主祀觀音,為二樓建築,以經卷法器為吊筒,別具創意,造型也較特殊;另有手握蓮花、佛經、寶劍和金剛杵,在佛寺中也是少見。門楣上「不二法門」的橫匾,是哈當阿重修此寺時所題。
    另有鄭經井、七絃竹及「詩魂」碑都深具意義;而圓光寶塔三座相連,挺入雲霄,在開元寺的晨昏時分,鐘鼓梵音輕傳,清淡無爭之地,自是脫俗超塵。
    除了建築十分具有特色外,寺內各殿的重要彩繪作品,幾乎都是出自大師蔡草如之手,成熟精湛的技法,展現傳統彩繪藝術的好手藝。簷下樑間的木作,工巧精美,十分可觀。尤其三川門前的門扇與木窗透雕,題材非常豐富,包含花鳥、龍鳳與各種吉祥圖案,美不勝收。 開元寺還保存許多明鄭時期的遺物,是研究鄭氏家族的重要史料。寺中有古鐘一座,重一千六百斤,為開山住持志中法師當年募緣所鑄,是台灣年代最古的銅鐘,頗為珍貴。此外寺中碑匾甚多,對該寺興修沿革,頗具史證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