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公園里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公園里簡介

公園里位於北區行政區域的東南角,於民國九十年與原西華里、北門里合併為現在的公園里。由徐富太里長擔任合併後的首屈里長。東以北門路、小東路、沿縱貫鐵路與東區為鄰,南以成功路與中區為介,西與總爺古街的玉皇里向鄰,北有著名的中山公園,全里面積:0.40348平方公里。
。•公園里位置在府城入口的門面。而整體上由於歷史都市發展的因素。社區內佔據太多的公部門機關,及老舊房舍,再加上主要的城市交通環節,都在社區週邊環繞。致使整體環境改造,及交通改善將是社區最大的課題。而也由於中央層級的部會在社區林立,佔據社區太多空間,也讓整體居住民宅較無連結性。加上許多社區議題,不是社區所能主導,諸如火車站週邊停車場的需求。台南公園的治安、及未來規劃,外勞的威脅及中央層級置閒空間的再利用等等。而這些等等因素也致使社區的凝聚力,有明顯的失落感。
典故與特色說明
 西華堂
公園里1
 西華堂不隸屬於政府或公家機關或財團或某基金會,沒有大筆經費保養維修,也沒有廣告宣傳、更沒有花俏浮華,只是私人庭園及完整三合院傳統閩南式建築物,無板橋市林家花園大規模,小巧精緻隱形於鬧市,後代子孫天天親自整理庭園內一草一花樹木,建築物整理的乾乾淨淨,最重要的是完全保留原貌,漂亮的八角窗有木造、磚造、貼彩繪磁磚…,古樸的木門呈現出原木花紋,在在都訴說著百年前大戶人家的居家環境,誠實的呈現在眼前。
  西華堂創建於清乾隆十五年(西元 1750 年),屬於齋教金幢派的齋堂,主祀釋迦牟尼,民間一般俗稱為「菜堂」,西華堂為臺灣少數現存清代齋堂。堂宇坐東向西,朝向福州主堂,建築外型和普通三合院的民宅相似,由凹壽形的拜殿、正殿及兩側的護龍所組成,堂前的花園和內埕,在嘈嚷的都市更顯難得。
  建築外型與普通三合院民宅相似,由凹壽形的拜亭、正殿及兩側的護龍所組成。拜殿與正殿採用很長的搭牽樑連接,前後空間混然成一體。結構上除正殿中央四點金柱為石柱外,其餘均用木柱。前後殿山牆銜接,中間「八卦月門」以聯通左右廂房。
  正殿的鋪面為洗石子地板,中心空間俗稱「三官廳」,原供祀三官大帝,現因齋堂空門化影響而改祀三寶佛,神彝後另有一神祕空間,教內齋友通稱「內家鄉」,主要供祀金幢派教主王佐塘畫像,通常未皈依的信眾無法進入。
  正殿左、右兩側偏殿各為七祖塘和祿位堂,正堂左、右護室及護龍,則是齋眾修持宅居的地方。堂內保存的文物在各齋堂中最為豐富。中央門神畫的是佛教兩大護法,分別是貌如童子的「韋馱」,和相貌威嚴的「伽藍」;兩側邊門則繪「哼哈二將」,以及正堂兩旁壁面的彩繪,取材自佛教故事「迦葉付法」、「師子傳法」,都是民間畫師潘麗水的作品。

西華堂前庭院寬廣,花木繁盛、清靜優雅,在繁囂的市街中,實為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。堂的正前方,茂密的樹林下,還有一塊由信士林潤堂、林益齋所立的「西華堂」石額,嵌在疊砌的老古石座上,造型古樸,誠如一塊述說著西華堂傳奇的紀念碑,令人徘徊與遐思。
公園里2  公園里3
清代石刻-祈求吉慶
「祈求吉慶」,清代石刻,於左右壁堵上雕刻二童,一人手持旗幟、彩球;一人手持戈戟、磬牌。以「旗、球」喻意祈求,以「戟、磬」喻意吉慶,是吉祥圖案運用諧音或同音取意的方法。
公園里4 
門神彩繪(潘麗水)
門神彩繪,中央門神為佛教兩大護法,左為相貌威嚴的「伽藍」;又為貌如童子的「韋馱」。於兩邊側門為「哼哈二將」,與中央門神同為名師潘麗水作品。
臺南公園
公園里5
典故與特色說明
臺南公園位於北門路與公園路之間,佔地四萬餘坪,園內濃蔭處處,靜謐的荷花池,早晚各呈現出不同的優美風采,池畔垂柳依依,更為公園憑添無限韻味。臺南公園建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三年(原中山公園)現址。清世宗雍正元年臺灣府城首圍木柵,即在燕潭(現公園內大水池)南畔。

荷花池旁有一座「重道崇文坊」,是林朝英獨立捐資萬金,修建縣學文廟而建的牌坊,建於當時的寧南坊龍王廟前(今臺南市警察局刑警隊前)。因闢建南門路被迫拆卸,經向日本政府陳情重建保存,便遷移到中山公園燕潭北邊石橋西側現址(今臺南市北區公園路356號)。

列為三級古蹟。方形石柱前後,立有夾杆石四對,上雕雄雌石獅各一。柱上刻著鹿港理番同知薛志亮、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等所題的楹聯。民國八十一年發現柱身外傾,有傾塌危險,因此重新修護成為今貌。整座石坊在花木、池水映襯下,更覺其古意盎然。

園內有兒童遊樂區、噴水池、音樂臺以及臺南巿中山兒童科學教育館等,無論晨昏,皆為散步、運動的好去處。

臺南的公園最大特色是沒有圍牆,舉目所見是高矮參差的樹木花朵。在公園裡,隨處能撿到植物種子,艷紅的相思豆、貌似石頭的石栗、球形的魚木漿果,當地人開玩笑說,這也是另類的臺南伴手禮。

眼尖的人可能會注意到,有些植物如咖啡樹、天然染髮劑指甲樹散布於園內,多是居民種養的,研究植物多年的社區大學講師施純利分析,從中可看出附近居民的喜好,能為公園呈現不同風味。
   公園里6
古蹟類別:牌坊
古蹟等級:重道崇文坊為三級古蹟
重道崇文坊於清嘉慶二十年(西元1815年)建立,是當時為旌表林朝英獨力捐資萬金,修建縣學文廟之善行而立。整座牌坊為四柱三開間式,高約八公尺,寬約六公尺,用青斗石和白石所撘建,雖材質不同,看起來卻不單調。
      林朝英,字伯彥,臺灣縣人。乾隆五十四年己酉(西元1789年)歲貢生,因捐納而授中書科中書職銜。由於家境寬裕,熱心公益,清嘉慶九年甲子(西元1804年)三月,獨力捐獻萬金,監督工役,修建縣學文廟,經百司奏聞,於嘉慶十八年癸酉(西元1813年)榮獲旌表,欽川光祿寺署正職銜,暢「重道崇文」匾,並准建坊。嘉慶二十年乙亥(西元1815年)三月,重道崇文坊建於當時的府治寧南坊龍王廟前(今臺南市警察局刑警隊前)。

重道崇文坊方形石柱的前後,立有夾杆石四對,上雕雄雌石獅各一,柱上鑄刻著鹿港理番同知薛志亮、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、臺灣府知府楊廷理以及戊午科解元鄭兼才等所提的楹聯,頂層護檐下,額題「重道崇文」四個大字,下有橫額,陰刻「己酉科歲貢生原中書科中書欽川光祿寺署正職銜林朝英立」。

重道崇文坊的意義

我國的傳統社會中,為了維護倫理綱常,教化社會,激勵風俗,對於具有忠孝節義或善行的人,都訂有特別的旌表辦法。清代的旌表,大約分為:樂善好施、急功好義、節孝、累世同居、百歲、五世同居、親見七代、夫婦同登耆壽、兄弟同登百歲等九類。重道崇文坊,是用來旌表林朝英獨立捐貲萬金,修建縣學文廟而建的牌坊,與臺北府洪騰雲因捐建考棚,受旌表而建的急功好義坊同屬於急公好義類。

公園里7 公園里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