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 皇 里 特 色
一、古蹟廟宇多:
(一)開基玉皇宮:
地址:佑民街111號,始建於明永曆年間,康熙27年總
領楊文魁修建,嘉慶5年改祀玉皇大帝,為全台首祀玉
皇大帝之廟宇。本里也因玉皇宮位於轄內中心,故取為
里名。
(二)興濟宮大觀音亭:
地址:成功路86號,興濟宮始建於明永曆33年,別稱
頂大道,立祀保生大帝,同治光緒年間為官方祀典廟宇。
大觀音亭始建於明永曆32年,主祀觀世音菩薩,為甫成
信仰中心之ㄧ,以上兩者皆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(三)鎮轅境:
地址:崇安街91號始建於清乾隆13年,別稱頂土地,主
祀福德正神,因佑太子太保王得祿仕途建勳、得高官厚爵,
經清朝獲敕翹脊燕尾、冠頂相帽。
二、美食多:
(一)煎餅:
地址:崇安街54號,百年老店連得堂,停業多年後又重新
轉動歷史感十足的圓形自動翻面烤爐,再度烘焙出一片片
有歷史的香味煎餅。
(二)碗粿:
地址:公園南路121巷8號,阿塗碗粿是繼承祖業的第三
代,仍沿用古灶炊具製作碗粿。
(三)麥芽膏:
地址:北忠街138號,至今已是第四代,目前除專製售麥
芽膏,另有冰糖、冬瓜糖、冬瓜露和鳳梨膏等,口碑依然
為此業之翹楚。還有汕頭豆花、春捲、米龜、甜粿、發粿
等古早味。
三、總爺老街:
現今崇安街,傳說因清代有位總爺(相當於現在的刑事組長)居
住於此而得名。是清代城外經大北門進入府城的重要通道,如今
老街兩旁仍保有一些傳統店面,由於隨著都市的發展與附近道路
的拓寬,老街已失去商業機能,只能由現有的幾家清末店屋來懷
念當年的熱鬧非凡。
本里廟宇眾多集中、各式小吃、百年老店、傳統行業等。總爺老
街的香火傳承依舊獨領府成風華,煎餅、碗粿、麥芽膏、年糕、
發粿、米龜等古早味,美味與傳承年代,都值得一面的品味及探
索,也使得本里在市府推動的鎮北坊文化園區中,佔了極重要的
一席之地。